阅读可以是一件“小小”的事:小小的书里,有大大的世界;在阅读的国度里,我们一起踏上一段段奇妙、充满惊喜的旅行。 阅读可以是一件“大大”的事:在书山有路里阅无止境,我们会遇见阅读的100种方式,发现阅读的100种思想。 读一本好书,可以超越时空,看见不同的世界,经历不同寻常的冒险,探索不可思议的未知;读一本好书,可以在文字里倾听不同的故事,给自己启迪,也可以与相似的灵魂不期而遇,与自己共勉。 闫祺老师,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硕士学历,现任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奖,个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教育就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用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陪伴孩子们成长。 教育格言: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书中以一支骨笛的童话故事开篇,生动有趣的讲述不禁让人思考原始社会中人与乐器的关系。希腊神话中年幼的赫尔墨斯用龟壳和羊角发明了里拉琴,后世的提琴、吉他、竖琴等弦乐器都由此演变而来。中世纪时期修道士们发明了记谱法,所以教堂里的唱诗歌曲才得以流传下来。“作曲家”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到了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歌剧被发明了出来,并且很快在宫廷中流行起来,成为王公贵族的娱乐项目。而德国的巴赫则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被后世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大器晚成的宫廷乐师海顿,少年成名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命运坎坷却绝不服输的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18世纪中-19世纪初)音乐巨匠,让维也纳成为欧洲音乐中心。出生教师世家的“歌曲之王”舒伯特,把一生献给祖国波兰的“钢琴诗人”肖邦,将钢琴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的李斯特,开创了标题音乐的柏辽兹,以及斯美塔纳、瓦格纳、比才、罗西尼、威尔第等等许多音乐家们则打造了浪漫主义(19世纪初-20世纪初)的音乐盛世。 受印象派绘画风格影响的德彪西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则是在战争和动荡影响下出现的,表现恐惧孤独甚至刺耳痛苦的音乐,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应运而生。源于美国黑奴的“爵士乐”开启了流行音乐的大门。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说了“猫王”普雷斯利的成长故事,一个羞涩的农村小男孩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摇滚巨星的。 著者:鲁道夫·赫富特纳/(Rudolf Herfurtner) 鲁道夫·赫富特纳,1947年出生,1973年发表儿童读物、剧本、歌剧台本、广播剧和电影脚本。曾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伏尔卡赫学院儿童文学大奖和德国儿童戏剧奖。 绘者:希尔德加德•米勒/(Hildegard Müller) 希尔德加德•米勒(Hildegard Müller),德国著名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及作家。生于1957年,现居住于德国美因茨和洛夸德。获得过包括“德国青少年文学奖”(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在内的多个奖项。 译者:王泰智 王泰智先生早年学习日尔曼语言文学,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在德语国家生活近30年,曾任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事;退休后致力于翻译事业,与夫人沈惠珠合作出版多部译著,代表作品有《最美的音乐史》《游戏中的科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等。 在这本书里,它们全都是故事:幽默的,粗犷的、恐怖的,悲伤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音乐。谁若把这本书读完,就会进入一个伟大的知识海洋一一音乐的历史。这些故事或许会引起你的兴趣,去体验一次从未听过的音乐,或者去了解一位你还不熟悉的作曲家。音乐使人欢快、激动、悲伤和神秘,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随着作者的讲述,穿过音乐的长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