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罗恩菲尔德
新课标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走出教室的美术课 我们的画纸是生活
在青大双语实验学校的美育课堂,可以画画的地方非常多,会响的风铃、透明的相框、地上的落叶、龟裂的木片、旋转的陀螺,形状各异的瓶子……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创作的一番天地,艺术的边界如此广阔,绘画也不一定都在纸上,乐于探究的孩子们,当然要一起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美育既是一种审美情趣的教育,也是一种实用技能的教育;既是一种理性教育,也是一种感性教育;既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也是一种有形有物的形象教育。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力图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美术课具备很强的学科延伸性,从而使教学形式具有多元性。于是,青实的孩子们用落叶制作手捧花;在百草园写生;在操场放飞纸飞机;走进美术馆看展览;用多种材料创作。老师们通过淡化教室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室的概念向外延伸,打破传统教学结构“模式化”的现象,这也是我们美育教育的态度。
学科融合下的深度学习 不只是艺术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个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新课标也更加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强调艺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会动的线条》,运用通感将音乐与线条相结合,学生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将音乐旋律“画出来”,笔下的点线面亦是跳动的音符,一曲春天的交响乐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悠扬婉转。
《小小的船》,一篇语文课文的儿歌,落到画面中,看到的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月亮,可能是和星星拉着手排成排的,也可能是在海上像小船一样摇晃的,又或者是有小动物在上面玩耍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份宝藏。跨学科的深度学习,个性化教学的自由表达,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尊重每一位孩子,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留给孩子能够去造梦的权利和环境,开启孩子的原生“创造力”,
美术组结合课例申报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课例研究》,并通过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成功立项。在跨学科的实验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让孩子通过艺术的启迪,获得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助力问题解决能力
《演电视》一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融入绘本、影视等元素,从电视机的制作、到故事的绘制,再到演电视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艺术制作的技法,体会到了课堂和生活的乐趣,还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如何灵活地解决问题与冲突。
从双语科学课的《STONE SOUP》到艺术综合探索的《神气的小厨师》,从《美食心愿单》的涂鸦,到餐桌上美食愿望的实现,在不同的项目学习中,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并发展创新思维。而基于大单元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从不同学科将知识进行串联,综合提升学科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美术组内的教研,并行综合组音、体、美、信多学科老师集体教研,这也为跨学科融合以及项目式学习做了充分准备,使得老师们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教研集备和教学实践环环相扣。
文化理解下的美育自觉
我校基于文化理解下的“艺术分享计划”,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美育通识书籍,在教学中结合课标,灵活拓展中外艺术史的相关知识,并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进行中英文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为艺术家的名气而盲目崇拜,而是放在历史的语境里进行思辨的判断。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在此基础上,从“真”出发,挖掘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比赛、展览,我校学生在多个艺术比赛中斩获佳绩,并以主题画展和微画展的形式激发艺术自信。
学艺术不单单是为了掌握技巧,而是形成一种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能力,增加学生观看事情的角度。它是心的转变,眼光的扩展,是从内到外,由内心的感动到外在行为的改变。
老师们始终在做的,则是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启发孩子们天然的表达欲和奇妙的创作欲。稚拙的、最初的、不加修饰的…也许,这也是那么多艺术家想要“模仿”孩子创作的原因吧。
在我校的美育教学中,坚持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秉持SEL社会情感教育和PBL项目式学习的特色教学,在同融共生的学科融合中,不断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