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小学入学教育指导要点》,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以上文件要求,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作为青岛市市北区幼小衔接首批试点校,一直以来都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于2021年10月15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小幼双向共研,科学精准衔接”为主题的2021年青岛市幼小衔接示范园(校)双向研讨活动暨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幼小衔接专项研讨会。
市北区教研室教研员对口幼儿园——宝城幼儿园王朝晖园长以及青岛市市北区幼小衔接教研共同体一组、山东青大教育集团“幼小衔接教研共同体”内20余家幼儿园的领导、老师们参与本次研讨会,通过本次研讨会,使幼儿园与小学能够建立起协同的合作机制,深度共研,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形成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为实现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朱平老师、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李华校长及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
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先进行了一年级语文和数学课的课例展示。
数学课进行的是《和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一课,老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强调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习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有序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为帮助学生养成做事专注、遇到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进行的是《ai ei ui》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儿歌、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变枯燥的拼音符号学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之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
深度交流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角度和与会的老师们交流了我校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好评。
数学崔老师从学科教学角度与老师们交流了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梯度提升策略,从小组合作的落实路径和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两方面进行了汇报。
语文郭老师作为班主任从“科学素评 关注个体差异”、“根据需要 设置入学适应期”和“评价引领 促进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介绍。
研讨分享
观摩教学结束后,各位领导、老师就研讨会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分享。
宝成幼儿园王园长表示,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这两节课例的展示,是真实又生动的,是值得分析和思考的,对今后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如关注孩子的专注力和倾听力,放缓教学进度,侧重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合作等学习方式的适应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双向深度研究的课题。
教研员朱老师对今天的研讨会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并给予了专业的总结和指导。
朱老师指出,幼小衔接应从儿童本位出发,关注儿童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儿童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一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从身心、生活、学习、社会这四个方面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过程,才能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最后,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的李华校长就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精准可行的“四双”建议,即“双向靠拢,幼小资源整合”、“双线并进,理论实践同行”、“双段联动,幼小协同教研”、“双师合作,师生共同成长”。
相信在市北教体局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青岛大学教育集团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在学校“教育为生命成长赋能”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的幼小衔接教科研工作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必将谱写新的篇章!